對此,昨日中海油相關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,公司在漏油期間的信息披露都是合規(guī)的,訴訟中的指控及訴求并無法律依據(jù)。公司將就該訴訟竭力辯護以維護自身權益。目前也不便就更多細節(jié)問題發(fā)表評論。
“訴訟指控無依據(jù)”
中海油披露的應訴通知書顯示,公司10月11日收到由Sam Sinay個人及其代表所有其他類似情況人士的應訴通知書,指控中海油于2011年1月27日至9月16日間,就公司經(jīng)營、財務表現(xiàn)和“蓬萊19-3油田”溢油事故發(fā)布重大虛假和誤導性聲明。
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,美國律師事務所Faruqi&Faruqi(F&F)曾刊發(fā)公告稱,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中海油(CEO)及其高管在蓬萊漏油事件中違反了美國聯(lián)邦證券法關于信息披露的條款,并在網(wǎng)站上公開征集投資者計劃對中海油發(fā)起集團訴訟。
記者昨日從中海油股份有限公司獲悉,目前收到的應訴通知書與3月訴訟為相同事件,僅是因法院訴訟流程剛收到應訴通知書。
港股未受影響微漲
訴訟人還指出由于中海油的違規(guī)行為導致公司股價下跌,讓投資者蒙受損失。
如2011年9月6日中海油和康菲宣布,將聯(lián)合建立一個渤海灣基金以解決漏油造成的環(huán)境影響,當日股價下跌9.39美元;2011年9月18日,兩家公司又宣布建立第二個渤海灣基金,受此影響,中海油股價又下挫了6.85美元。
不過昨日中海油港股似乎并未受此消息影響,截至收盤股價上漲0.49%,收于16.32港元。中海油將于今日發(fā)布三季度財務報告。
■ 專家聲音
和解收場可能性大
北大法學院教授彭冰昨日表示,按照美國法律,接下來會進入證據(jù)調(diào)查階段,美國法院會要求中海油出示相關證據(jù)。
他表示,整場訴訟可能耗時好幾年,耗費公司的精力,且在證據(jù)提交過程中可能會暴露上市公司的決策過程,一般公司都不會愿意配合。通常情況下,90%以上的集體訴訟都會以和解收場。而和解費則需要雙方協(xié)商確定。
據(jù)法律專業(yè)人士的說法,集團訴訟是美國證券市場上最常見的司法救濟手段。這一設計解決了投資者起訴上市公司的精力和費用問題。
按照美國法律,集團訴訟直接覆蓋,自動適用所有符合條件的受害人,如果一個原告的訴訟賠償是1萬美元,1萬個受害人的賠償就高達1億元,訴訟金額巨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