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馬士基、阿拉伯聯(lián)合航運和中海集運打造的1.8萬TEU船陸續(xù)交付運營,新船運營成本相較1.3萬TEU船有望銳減3成。鑒于海運費短期好轉(zhuǎn)希望渺茫,超大型超巴拿馬型船可能成為船公司控制成本主要利器。與此同時,船舶減慢航速策略成功吸收了2013年船隊運力的7.4%,今年仍將成為應對運力過剩的良策。最后,如P3和G6這樣的運營聯(lián)盟也將助力全球運營網(wǎng)絡(luò)的精簡和優(yōu)化。
延續(xù)至2016年的新增運力高漲態(tài)勢將令集運市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,市場運力過剩頑疾不但得不到改善反而被惡化。根據(jù)Seabury的最新數(shù)據(jù),去年12月中期,全球閑置集裝箱船運力觸及71.8萬TEU,預計今明兩年閑置狀況仍將延續(xù)。
Alphaliner預計,2014年全球?qū)⒂谐^160萬TEU的新增運力涌入市場,其中128萬TEU皆來自前20家班輪巨頭,占比高達76%。另外,非經(jīng)營性船東手中租約到期的31.57萬TEU運力大部分也將為這20家班輪公司所用。最后,除了這20家班輪公司以外,市場還將迎來8.5萬TEU新運力交付給其他中小船公司。
具體來看,2014年新運力增長動力主要來自長榮海運、馬士基航運、中海集運和漢堡南美四家公司,其中每家公司新接收運力都在11萬到20萬TEU上下。與之相反,日郵、川崎汽船和以星航運則是前20家班輪公司中今年沒有新船交付的少數(shù)幾家公司。
前幾周,現(xiàn)代商船、韓進海運、中遠集運和長榮海運均斬獲新的長期運輸合同,打造新船勢在必行,因此,今年新船交付量高企的趨勢或?qū)⒀永m(xù)至2015和2016年。
其中,土耳其船舶管理公司Ciner Ship Management斥資4億美元在位于菲律賓的韓進重工及建設(shè)公司(HHIC)訂造4+1艘9040TEU船,交付期定于2015年的10、11與12月,以及2016年的3月。上述船只在訂造前,已從韓進海運(Hanjin Shipping)獲得最長12年的租約。另外,現(xiàn)代商船也確認一宗來自Zodiac海運6艘9400TEU船的租船交易,新船2016年初交付。同時,中遠自從2008年以來首次下單訂造5艘9400TEU船。更有甚者,長榮海運最近證實,公司計劃租入7艘1.4萬TEU新船,船東來歷還未公開。這7艘運力預計明后兩年內(nèi)交付,除此之外,長榮還手握10艘2012年訂造的同等尺寸新船訂單,新船交付期為今年9月之前。以此計算,長榮2014年將新增18艘8000到1.4萬TEU船,新增運力總量高達19.5萬TEU,這不難看出,公司今年的運力擴張步伐可謂“大踏步前進中”。